本台讯 9月25日,西华县围绕“保护古树名木 传承生态文明”主题,开展2025年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通过多元形式普及保护知识,增强群众对本土“绿色活化石”的守护意识。
活动以“知识普及、成果展示、故事讲述”为核心,线上依托新媒体平台推送古树保护常识与《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解读,线下在社区、广场设置宣传展台,通过图文展板、手册发放等形式,让群众近距离了解古树价值。据2017年全国种质资源普查数据,西华县现存古树27棵,其中二级古树1棵、三级古树26棵,涵盖朴树、国槐、枣树、皂荚树等8个树种,这些古树见证地方变迁,是承载乡愁的“活文物”。
在此次宣传中,昆山办事处山子头村的330年榔榆树成为“明星标本”。这棵“树王”冠高14米,树干胸径达200厘米,斑驳树皮如鳞甲般覆满枝干,尽显岁月沧桑。作为中国长寿树种,它不仅秋季能绽放淡红色小花,兼具观赏价值,其树皮、根皮还可入药,有清热利水、解毒消肿的功效,是集生态、药用、文化价值于一身的自然珍宝。
工作人员现场讲述榔榆树等古树的生长故事与保护历程,让群众深刻认识到古树不仅是自然遗产,更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群众纷纷表示,将主动参与古树保护,共同守护身边的“绿色记忆”。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李俊杰 通讯员 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