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稳定市场信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的要求,周口市全面开展优化提升行动,深化综合配套改革,推动政策迭代升级,狠抓短板弱项整改,提高涉企服务质效,推动营商环境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持续提升。
位于扶沟县机械工业园区的隆力汽缸盖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柴油机缸体、缸盖生产制造的企业,疫情期间受国际形势的影响,企业的很多订单出现了延迟或取消的情况,公司生产经营也受到了影响。
扶沟县隆力汽缸盖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保军:“我公司的产品主要出口到中东、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当时)很多产品出口受限,公司资金链形成了缺口。市营商办在了解到我们的情况后,积极协助我们与银行沟通,帮助我们企业获得了贷款,极大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
随着资金问题得到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也步入正轨,并先后引进国际先进设备三坐标检测量仪一台,先进铸造及机械加工、数控专业机床及等设备近百台。
扶沟县隆力汽缸盖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保军:“目前,我们企业已走出困境,生产经营已恢复正常,年铸造能力达到5000余吨、机加工缸体缸盖达60000余台。”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近年来,周口市持续深化政企沟通机制改革,为企业提供“专班化服务”,全力营造“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优质营商环境,吸引了一批重点项目落户周口。
周口市红绿蓝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今年投资7.5亿元、新开工的年产1.5亿米纺织印染项目也在加紧建设当中。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在7亿元以上,年创税收在3000万元以上,可就地解决就业600余人。
周口市红绿蓝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旭野:“从三月份开始入驻绿色印染基地以来,我们各种手续办得快速完备,现在我们基本上主体结构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各种工艺管道的安装,预计到十二月底我们能投入试生产。”
“服务”是对营商环境的生动表达。为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监督机制,市营商办聘请各行业代表为特邀监督员,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建设不断改革创新、持续优化向好。
市人大代表、市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宗华:“在平时的调研工作中,我发现个别工作人员对新政策的理解不那么全面,导致在办事过程中不能及时办结、享受不到新政策的福利等情况,通过我们向营商办反映具体情况之后,他们积极督导相关单位加强业务学习、提升服务水平,帮助我们解决经营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为我们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为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市营商办创新实施“1234”工作推进机制。推动周口市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105大项、178小项重点任务落实,定期召开营商环境工作点评推进会及行业协会、特邀监督员座谈会,聚焦问题整改,交流经验、分享做法,找差距、促提升。持续开展电话回访、窗口暗访、企业走访活动,将发现问题逐一交相关单位整改落实。截至目前,共发现问题225个,已完成整改212个,整改完成率94.22%。同时开展台账化、清单化推进问题整改、满意度提升、改革创新、投诉举报等4项重点工作,督办各单位加快整改落实。建立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台账,梳理创新举措49项,已完成12项。截至目前,共收到投诉举报87件,已办结86件,为市场主体追回欠款1531.53万元。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重点项目和营商环境服务中心主任董兰:“周口市营商办将深入贯彻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聚焦‘六最’环境,扎实推进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大提升行动,抓改革破堵点、抓服务提质效、抓整治解难题,一体推进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发展环境转变见效,稳步提升。加快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四电’应用、入企扫码,持续开展回访、走访、明察暗访,下真功夫,创最优环境,为经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柴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