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网讯 身体残疾,挡不住自食其力的斗志;一朝致富,不忘助残带贫的初心。身残志坚的刘二霞凭借顽强的意志,学习柳编工艺制作,创办企业,带领残疾人、贫困户脱贫致富,编织精彩人生。
家住郸城县城郊乡谷集行政村的朱涛早年因病致残,右腿肌肉萎缩,无法正常行走,常年待业在家,没有收入。2019年4月,他来到河南坤德工艺品有限公司学习编织工艺品的技术,如今身残的朱涛也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在这干这个手工活,一月也能赚到一两千块钱,我特别感谢刘二霞这个妹妹,为我们残疾人提供了这个平台,使我对生活有了信心。”朱涛告诉记者。
朱涛口中的刘二霞就是坤德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一位身残志坚的致富带头人。早年刘二霞因身体残疾,非常自卑,不愿与他人接触。一次偶然的机会,刘二霞认识了会柳编手艺的蔡高杰和退伍军人刘永平等人。
“在我们这几个人说话期间,想起了一件事,就是怎样才能叫俺这贫困的人、残疾的人,能够有一碗饭吃,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我们想到了用手工来编造自己的饭。”退伍军人刘永平说。
刘二霞与刘永平等人一拍即合,说干就干,他们数次到山东学习观摩,经过4年的努力,学到了经营柳编的本领,2016年9月,创立了河南坤德工艺品有限公司,开始柳编工艺品的制作之路。但受到原材料产地的限制,工艺品产量很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打不开销路。刘二霞决定在当地培育工艺品原材料。
“我们培育的这个簸箕柳条,是通过美国竹柳和微山湖的簸箕柳嫁接培育出来的,这个新型的簸箕柳,它的根梢上下粗细非常均匀,韧性也非常好,特别容易编织,编出的花样也非常多,另外就是它的根比较小,容易复耕。”刘二霞介绍说。
解决了原材料的限制后,刘二霞创作的工艺品产量日渐增加,效益也越来越好。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刘二霞还无偿把柳编手艺传授给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和贫困户,并通过扶贫车间和加工点给他们安排就业岗位。家住张完乡李英寨行政村的脱贫户宋宝良就是其中的受益人之一。“现在已经是脱贫了,我们在这个车间里头每个月能拿到3000多块钱,我相信美好的生活是越来越好。”宋宝良高兴地说。
“目前我们有一个培训基地,现在已经入驻了三个扶贫车间,有两个加工点,另外通过政府介绍,还有自己招工,现在咱们这公司里面一共有207人干活。”刘二霞表示,在她们公司上班的80名贫困户中,到目前为止已有35人成功脱贫。
目前,河南坤德工艺品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集柳条繁育、生产加工、成品销售为一体的实体产业,产品精美独特、广受欢迎,远销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刘二霞告诉记者,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她会带领更多的贫困户和残疾人脱贫致富奔小康。
“去年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也加入了电商平台,以后销售渠道可以有更多的扩展,争取更多的订单。我们还会加强努力,利用咱们本地的扶贫车间,还有咱们贫困人员、残疾人和社会的闲散劳动力,扩展很多很多的生产基地和研发车间,还有新产品,将在三年之内,把我们的公司做大做强。”刘二霞说。
广电全媒体记者 韩锦勤 陈盼超